6月16日上午,济南市文物局通报疑似丁宝桢墓工作情况:建设单位已与考古部门签定了古墓葬抢救性考古发掘协议,下午专业人员已进入工地迅速开展发掘工作。
该古墓初判为明清或者民国时期
市文化市场执法部门已会同历城区文物、文化市场执法部门进行现场调查和执法。目前,济南市考古所已按照要求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入现场进行了实地初步勘查。
是否是丁公墓?还需科学证据发掘
关于该古墓葬是否是丁公墓问题,根据多年调查掌握的情况,丁公墓、丁家林地、丁家祠堂在“文化大革命”时已被破坏殆尽。民国《续修历城县志》记载丁公墓在“华山之阳”,但相关文献资料没有明确的位置记载。
随着济南城市快速发展,历城区华山之南早已成为济南城区的一部分,现地表上已没有任何痕迹。该建设项目占地区域是否是丁家林地、该墓葬是否是丁公墓,还需要下一步的考古发掘和勘探科学证据。
有很大可能。
一是有《续修历城县志》卷20《古迹考·陵墓》记载:‘丁宝桢墓,在华山阳’,以及当时丁宝桢在济南任职时,经朝廷特批在华山之南购置10亩土地作为家族墓地,就是后来的“丁公墓”、“丁家林”。
二是丁宝桢后人保存了丁宝桢之子丁体常的手绘图,地图详细绘制了丁家林极其周边的位置,根据地图确定的丁宝桢墓的坐标和现在挖出来的位置相距不远。
三是经文物部门鉴定,该古墓可能为清晚期和民国时期,与丁宝桢所处年代吻合。
丁宝桢是晚清名臣,洋务派重要人物,官至四川总督,推崇大义,注重实效,为官清廉,特别是在山东任职时深得民心,因此他作为一个贵州人,死在四川任上,却最后选择葬在了济南。他一生比较出名的大事可能就是诛杀慈禧心腹太监安德海,1869年秋,安德海出京南下采办途经山东,一路大肆张扬,招纳权贿,无人敢触之。至泰安时,丁宝桢以太监出都门违犯清朝祖制为由,将其抓拿,押至济南正法。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