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有些风俗应该说和其它的地可的风俗大同小易,例如冬至饺子夏至面,正月十五闹元宵,观花灯,过年老人要子孙压岁钱,家里有生小孩的要煮红鸡蛋送给亲朋好友。新娘子结緍三天要回门就是回娘家。等。
1、济南比较特别的风俗有以下四个:
2、破五 农历正月初五,俗称 “破五”节。
3、这一天不准妇女串门,串门不吉利。
4、这天各家都吃水饺,以求吉利。
5、如今虽说人们对妇女串门不讲究了,但这天吃饺子却成了各家的习惯。
6、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又叫“灯节”。
7、在济南,一年一度的元宵灯会,景象极为壮观。
8、每到此时,各大公园、厂矿企业及大街小巷,均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入夜,宫灯、纱灯、鱼灯、花篮灯、跑马灯……光华四射,美不胜收。
9、尤其是一年一度的趵突泉灯会,更是独具特色。
10、各式各样的花卉灯、鸟兽灯、走马灯、故事灯、谜语灯等或富丽堂皇,或古朴典雅,或灵巧别致,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11、这一天,家家户户盛行吃元宵。
老济南特色风俗:
鼓子秧歌:源于北宋,盛于明,流传至今,以表达对包公的感激之情。
羽毛画:中国独创的传统工艺,采用优质养殖家禽羽毛为原材料,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
章丘芯子:起源于明朝,最初是为了驱逐邪魔祈求吉祥,后演变成一种文化娱乐。
从表面上看,济南挺土的。而且,济南,是一座没有夜生活的城市。
西安的夜晚11点半多还经常堵车,川渝的酒吧到了深夜依旧人满为患。
过了10点半,最繁华的泉城路上人少了起来,到了十一点多,芙蓉街上连旅店老板都洗洗睡了。
整个不怎么洋气繁华的市里,到了晚上,更是鸦雀无声 。
可是济南人那么多,晚上总不能连个人都没有,他们都去哪玩了呢?
笔者作为一个文艺中年,上星期半夜三点突发奇想和基友去夜游宽厚里,到了之后发现除了一只猩猩雕塑和我大眼瞪小眼,只有一只夹着尾巴的流浪狗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
幸亏笔者作为济南土著,对路段还算熟悉,否则这大半夜连个开着的店都没有,我那被我半夜拽起来连尿都没来得及撒就出门了的基友,连个厕所都找不到,恐怕是要尿了裤子。。。
路上车来车往,行人却一个没有,让半夜带外地基友出来玩的笔者十分尴尬。。。
为此,笔者专门咨询了多年浪迹大济南的流氓发小和深夜的出租车司机。
济!南!人!晚!上!都!去!哪!啦!
结果,答案是:
吃!饭!去!了!
济南对外作为泉城,对内却是不折不扣的串儿都。
除了大新疆,我还从没见过哪个城市对羊肉串儿有着这么强烈的热爱。
对了,济南的姑娘小伙儿们晚上最热爱的活动就是:撸串。
人家别的城市,到了夜晚霓虹璀璨,男男女女们身着华服,出现在各色酒吧迪厅KTV,勾唇浅笑间觥筹交错,上演着一出出声色犬马的小时代。。。
但我们济南不一样啊!
山东人!实在!山东姑娘大汉普遍个儿高!个儿高代表了什么?能吃啊!
济南作为好客山东的省会,自然是舌尖上的大吃货了。。。
君不见,东二环的大院子里,晚上人声鼎沸,到处弥漫着羊肉的香气,不怎么明亮的50瓦灯泡照耀着烤串炉冒出来的烟雾,烤串小哥光着膀子,拿一把大蒲扇,把火煽得旺旺的,五分钟就能烤完一大炉。都说南方吃烤串是按个上的,我没在南方吃过烧烤所以不太了解,但济南的烤串儿的确都是一上一大把的,吃完每个人面前都堆了一座铁签子做的小山。
济南人对扎啤的热爱也是显而易见的,反正省会交通方便嘛,青岛啤酒说喝就来上几大扎,每年烧烤摊上辣炒花蛤的消耗量比青岛人民也少不了哪去,哦对,还有花生米和毛豆,我就从来没见过哪桌去撸串的不点毛豆花生米。
老济南还特别爱吃烤地瓜,买地瓜的老大爷天天骑着三轮车,五六点种就出摊儿,虽然大部分时候不像那些网红店一样门口排了长长的大队,一天下来,挣的其实真不少。
说是晚上没人吧,历山路飘着红油的豆腐脑摊儿从两点多出摊儿就开始有人排队。
山师的夜市人声鼎沸,洪家楼的搬到祝甸了,但吃麻辣串的人依旧不少。
山大路的老兵把子肉营业到深夜,泉城路的海底捞晚上人也是爆满。
营业到半夜2点的大瑜火锅也不错
靠,先不写了,再写笔者就饿死了,笔者去觅食了。等有空再接着说吧。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