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区叫黄河新区。
济南新区规划建设已列入济南“十三五”规划纲要。按照规划,济南新区总面积为800平方公里,分为黄河北岸和黄河南岸。
济南新区黄河北岸包括天桥区桑梓店街道、大桥街道,济阳县崔寨街道、孙耿街道、太平街道、回河街道、济阳街道、济北街道全境,共500平方公里。
济南新区黄河南岸则以黄河和小清河及济广高速中间区域为主要范围,涉及槐荫区美里湖、吴家堡街道,天桥区药山、泺口、北园街道,历城区华山、荷花路、遥墙、王舍人、鲍山、临港街道(含董家街道部分区域),章丘区高官寨镇相关区域,共300平方公里。
济南新区又叫黄河新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
济南新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北部黄河两岸,又称黄河新区,总规划面积约800平方公里,是济南市“北跨”战略的空间规划。让济南从“大明湖时代”走向“黄河时代”,通过“携河发展”,让黄河成为城市内河。目标是统筹黄河南北开发建设,努力打造带动城区北部加速崛起的战略平台,创建国家级新区,促进黄河以“城中河”功能定位融入城市发展格局。
济南新区作为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先行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先行先试为全国、全省新旧动能转换趟出一条可供复制、借鉴的道路,为全国新旧动能转换发挥关键性作用,为全国南北发展格局做好支撑。
今山东地区是元朝的中书省。元代将首都大都及附近的地区称作“腹里”(即中心之地),包括河北、山东、山西,以及河南和内蒙古的一部分,由中书省直接管辖,不属于任何行省。此外,元政府设立了宣政院(初为总制院),除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外,还负责统辖青藏高原(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
夏朝禹分九州时,山东属于青州。西周沿袭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制,对原商王朝统治的广大地区实行“封邦建国”。今山东地区的封国主要有:太公吕尚(姜子牙)受封的齐国和周公旦受封、其子伯禽代受封的鲁国。山东被称为“齐鲁之邦”或简称“鲁”,即由此而来。
除了齐、鲁两大国之外,还有与周王朝同姓(姬)的曹、滕、郜等国。同时,夏商时期山东境内的古国大多数继续存在于西周。到春秋时期,史籍记载的山东古国有55国之多,主要有齐、鲁、莱、莒、滕等国。
战国时期,山东地区主要有齐国和鲁国,并有楚、越、魏、赵、宋等国各一部,齐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占据了今山东的大部分地区。
秦统一后,分天下为36郡,其中在山东地区设置了临淄郡、齐郡、东郡、薛郡、琅邪郡、胶东郡、济北郡。
秦朝末汉初,项羽分封诸将为王,将齐地划分为齐、胶东、济北三国。
西汉初年,山东大部分为齐悼惠王刘肥的封地,汉武帝时期,将天下划分为十三州,其中在山东地区设置了北部的青州和南部的徐州、兖州,一直延续到西晋时期。
西晋初山东分属青、徐、兖、豫(统鲁郡)、冀(统平原、乐陵)五州。西晋灭亡后,山东地区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东晋、刘宋、北魏、东魏、北齐、北周所据有。
隋朝时期,山东分属青、徐、兖、豫四州。唐代,河、济以南属河南道,以北属河北道。
北宋时山东分属京东东路、京西西路及河北路。金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东东路、山东西路,设山东东路统军司,治益都。北宋末年发生了宋江领导的梁山起义。
元朝,在山东地区设立了东平行省、济南行省、山东淮南楚州行省、益都行省、山东行省等。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