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济南信息内容详情

像济南的冬天第一段的排比句?

2025-07-18 1 51kk

济南在春秋时期属于齐国,为什么现在看他的特点跟鲁国很像?

春秋时期距离现在已经很远了,现在山东人保守和春秋时期没有什么关系。不只是济南人比较保守,整个山东人都很保守,只有半岛地区相对开放。我认为造成山东人保守的原因不在春秋时期,而在于2000多年来的重视儒家,曲阜是儒家圣地,受曲阜的影响非常大


像济南的冬天第一段的排比句?


像济南的冬天第一段的排比句?


我想说这个问题问的很好,这也是所有济南人都感觉很困惑的一个问题。

不知道题主是不是济南人,但他列举的济南人的保守、循规蹈矩等等特点的确存在,这说明他很有心也很了解济南人。

那么这个原因何在呢?我就不揣冒昧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像济南的冬天第一段的排比句?


从历史上来说,我们山东是齐鲁之邦,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齐鲁文化其实就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统称。这个历史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西周之初,姜太公被分封到齐地,以古临淄为中心;周公旦被分封到了鲁地,以古曲阜为中心。过去的山东有个东夷文化,主要是以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为代表。姜太公此人比较开明,他治下的齐国,推行“因其俗,简其礼”的政策,就继承了东夷文化中的重工商特点,崇功利,轻伦理,文化风气开放,注重实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齐文化。反观鲁国,周公本人未去赴任,而是由其子伯禽代为管理,伯禽其人比较保守,他奉行的是“变其俗,革其礼”的政策,对东夷文化按照周礼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也就形成了以农耕文化为特色,风气保守,因循周礼,不思变通的特点。应该说这两种古老文化同流同源,但有存在差异,相对来说,齐文化尚功利,鲁文化重伦理;齐文化讲求革新,鲁文化尊重传统。从现在来看,齐文化具有一定先进性,否则,春秋五霸也就没有他齐桓公了。

济南呢?从地理位置来说,位于齐国的中西部,南面与鲁国相邻,从现在齐长城途经长清、历城、章丘南部山区就可以看出来。春秋时代的当时的济南较之东部的临淄、青州等地并不繁盛,只不过也就是个有山有水有泉风景还不错的地界,公元前694年,齐襄公就挑了这么个地和鲁桓公会盟。

济南虽然属于齐国,但济南人身上的确存在思想保守、循规蹈矩、缺乏开拓创新精神的一面,与传统齐文化中的革故鼎新之理念大相径庭,与鲁文化倒是有些相似相近之处。究其原因,一方面受到齐鲁文化中孔孟思想的禁锢,另一方面地处内陆,与沿海地区相比比较封闭,尤其近现代海洋文化兴盛时期。另外,济南作为省会城市,政治、文化中心地位突显,经济中心地位下降,重仕轻商,加上其他人为因素,致使济南人思想上保守,行动上滞后,发展上迟缓。

像济南的冬天第一段的排比句?


如今济南无论在GDP指标、品牌知名度、创新产业数量、进出口总额等各项指标都已经被青岛远远甩在后面,也落后于烟台、威海,即是较之临沂、潍坊等地也不具有多少优势,其根源就在于题主所说的那些弱点。济南也并非一贯落后,在清末民国时代曾经有过一段开埠后的辉煌历史,那时候的济南工商业极为发达,是全国棉花、中药、茶叶、洋货的重要物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瑞字号、祥字号等知名品牌的发源地;文化产业也很繁荣,比如相声界就曾经有“北京学艺,天津练活,济南踢门槛”的说法,而京剧的名角们也以能在济南登场亮相为荣。

像济南的冬天第一段的排比句?

在我看来,脑袋决定屁股,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一个城市的人们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决定这个城市的地位及未来,济南当自强,济南人是应该首先换一换思想了!

像济南的冬天第一段的排比句?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济南地标建筑济南之根像什么?

它整体的建筑外形有点奇特,远远的看过去特别像一个人的手指,而上面类似于盘旋状的设计特别像人手指上的指纹。因此有很多人认为这样的设计特点完全不符合整座大楼高端的定位,让整座楼房看起来没有那么的高贵,甚至于还有一点点的土气。